黄体功能不全(LPD)系指黄体发育和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化不良伴有月经失调的综合症候群。该症在生育期妇女中的自然发生率为5%,不孕症中为3.5%-10%,早期妊娠流产中35%习惯性流产中为4%-60%。
正常情况下卵巢排卵后,卵泡将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雌孕激素,分泌量于排卵后7~8天达高峰,然后于月经前1~2天迅速下降。若垂体促性腺激素及雌激素分泌不足,则卵泡发育成熟将不会完善,卵巢虽能排卵,但黄体发育常受影响而出现黄体功能不足的现象。目前一般认为黄体功能不全与下列因素有关:
1.HP系统GnRH-Gn分泌失调:GnRH释放节律或振幅异常,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分泌异常。
2.节律和比值异常:如FSH分泌不足卵泡发育不良,高张性LH分泌,低排卵期LH峰值,抑制素分泌异常,黄体期LH分泌不足,内膜组织学和性激素分泌时相失同步化。
3.子宫内分泌功能异常:如前列腺素PGI2/TXA2比值降低等。
4.高催乳素血症(HPRL):据调查约70%LPD合并HPRL,PRL经旁分泌机制参与对LH释放脉冲频率和振幅强度的调节,影响卵巢孕酮合成的酶系统功能。
5.医源性因素:包括抗雌激素(CC)、合成孕激素(安宫黄体酮)和前列腺素(PG)等。据临床观察发现,CC促排卵治疗中并发LPD的机率为29%-50%。CC诱发LPD的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据观察认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CC以剂量相关的方式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孕酮的分泌,但不改变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和孕烯醇酮的利用率。
2)CC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对孕酮的反应性,而呈现子宫内膜与孕酮的失同步化即出现期外内膜(OOP)。其发生率为24%-85%,OOP不利于孕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
3)CC引起子宫内膜ER和PR含量和功能的异常,机制是CC的抗雌激素作用妨碍了ER的产生并引起PR功能的下降,也同样引起子宫内膜发育不全和失同步。但也有的观察表明CC并不影响子宫内膜ER、PR的含量和功能。合成孕激素如安宫黄体酮和PG则可引起黄体溶解和过早萎缩。
临床表现:LPD以其发育时相性和孕激素分泌功能特点分为两型:
1.黄体功能不全:即黄体过早退化和萎缩。正常黄体寿命为14±2天,如黄体期<10天,则引起月经频发、周期缩短、经前出血、月经过多、不孕和早期妊娠流产,其间的内膜病理为内膜不规则成熟或分泌化不完全。
2.黄体萎缩不全:即黄体期>14天.且不能在3-5内完全退化致使孕酮持续分泌而造成子宫内膜脱落不全,临床表现为经前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淋漓不止和贫血,该型也可同时合并黄体功能不全。
1989年出生的小爱是个独生女,结婚后2年都没有孩子,。她和老公一起去北京一家知名的大医院做了检查,发现右侧输卵管堵塞,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爱人精子质量低!建议她手术治疗,但小爱不想手术,最终选择了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微创治疗终得爱子。
输卵管堵塞终得子
十几年前,小刘就因为卵巢肿瘤切除了一侧卵巢,所幸病理结果是良性的。对于还未婚的她来说,切除一侧卵巢,无疑是降低了50%的怀孕率!对今后找对象,结婚生子可能都会有影响。几年后,她结婚后不久就她怀孕了。却一次次胎停育。所幸通过徐主任的治疗现在已经怀孕。
单侧卵巢喜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