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调查的数据存在三方面局限。第一个局限是样本量,与之前的调查相比非常小。1982、1988年和1992年三次生育调查一直是很大规模的(由38万至200万不等),可能也是世界上此类调查中最大的,1997年调查仅用1.5万名妇女的情况来代表全国水平。之前的生育率调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了解历史的和当前的生育率变化、模式和决定因素,而1997年调查将其焦点转到了生殖健康包括人流,并且和世界上其他地区开展的人口和健康调查相一致。样本量小可能产生一些随机误差,尤其是在样本被多层分类的时候。在省际水平上会更是如此。然而,本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国家的趋势和模式上。第二个局限在于缺乏作为影响人流的自变量、妇女个体的社会和经济特征信息。仅包括三个相关的社会经济变量:民族、居住地和受教育程度。国际上人流的研究强调的其他一些基本变量,如就业状况或职业、收入和贫困状况、宗教等,在1997年调查中没有体现。最后,调查在婚育行为上将未婚妇女排除在外是最重要的局限之一,这在中国的所有生育率调查中都是如此。这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关于避孕和性行为的问题之于未婚妇女,尤其是青少年是十分敏感的;事实上,在1980年代,中国很少有婚前性行为和婚前怀孕。然而,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将未婚妇女从国家生育率调查中排除在外的国家。1982年以前,因为涉及问题的敏感性,美国也一直把未婚妇女排除在全国生育率调查之外(Li and Newcomer 1996)。可是,在中国随着婚前性行为的发生和未婚妇女的怀孕并人流的增加,将未婚妇女包含在生育率调查范围内,并对单身男性和女性的计划生育服务显然是有着重要。省抽取的县的数量由pps方法得出。第二阶段的抽样单位是乡镇(或镇和街道);每个县中乡镇的数量同样由pps方法得出。第三阶段的抽样单位是居民组,由抽中的乡镇中随机抽取一个居民组,列举出居民组中的全体居民。因此在31个省337个县1042个样本点中抽出了18万人。使用了包含11项涉及性别、出生日期、居住地、婚姻状况、迁移状况、初婚日期、曾生子女数、现在使用的避孕方法等基本信息的家庭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