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对淋病的病因分析是十分合理的。中医学称本病为“淋浊”、“淋证”、“花柳毒淋”等。治疗上可根据尿频、尿急、尿痛及脓性分泌物,结合舌、脉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口苦、大便干等,予以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确定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处方治疗。根据中医理论及淋病的主要症状,中医常把淋病分为三型治疗。
1、湿热下注:发病急,尿道肿胀,尿道口红肿,有黄色脓液流出,尿频,尿急,尿痛,妇女白带骤增,脓样腥臭,外阴奇痒。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饮食不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病因病机:由于酒色,内蕴湿热,外染淫毒,以致湿热毒邪下注,影响膀胱气化,发为淋病。
2、湿热瘀阻:脓尿减少,但小便涩痛,小腹胀痛,严重者尿道狭窄、输精管梗塞。伴心烦口渴,渴不欲饮,失眠多梦,头昏头痛,舌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沉细滑或细涩。病因病机:湿热之邪不能及时清利,瘀阻于内,与气血相搏,则湿阻血瘀,气化不利,故常有尿道疼痛不适。
3、肾气虚弱:病程较长,晨起排尿有隐痛,或有白色分泌物,伴有腰酸腿软,会阴部或少腹部冷痛憋胀,头晕耳鸣,疲乏无力,妇产医院,手足不温,失眠多梦,阳痿不举。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细数或沉细。病因病机:由于淫欲不节,房劳过度或者久治不愈,耗伤肾气,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