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伴也染病患者伴侣需警惕
艾滋病有性接触、吸毒、母婴和输血等传播途径。专家透露,在我国,以往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吸毒,然而在前年,通过吸毒感染和通过性接触感染的新发病例数差距开始拉近,从去年开始,性接触开始超越吸毒成为艾滋病第一位传播途径。
“究其原因,大家还是缺乏正确的性安全观念。”温馨提醒,“譬如今年我们发现一个大一学生艾滋病感染者。”这名刚上大一的男生是体检时查出携带艾滋病病毒的。通过调查了解到,这名男生不止一个性伴侣,很可能是通过性接触被感染上的。
专家还提醒说,通常我们认为只要不“乱交”,是固定性伴侣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但根据近几年临床病例看,固定性伴侣更容易使人放松警惕,少用甚至不用安全套。专家说,“性传播途径增多意味着性生活应该尽可能使用安全套,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伴侣是否被感染。”统计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艾滋病携带者的家属会被感染,而他们并非全部是有多个性伴的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性传播的范畴中,同性恋之间的传播也在逐年增长。
艾滋病毒行踪“诡异”骨髓移植未必有效
对于近期有关德国一名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患者进行干细胞骨髓移植手术后,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居然也全部消失了的报道。温馨提示,可能只是一次侥幸,因为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人类还没弄清楚艾滋病毒在人体的“藏身处”在哪里、有多少个,游离的病毒容易被检测到,但那些静止的病毒却难觅踪迹。既然找不到目标,就很难完全将艾滋病毒消灭。
温馨提醒,艾滋病难治难防的重点在于,艾滋病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病毒善于侵入人体免疫系统,并通过包装和变异(改变自身基因)来逃逸由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大量复制,不是百分之百精确,导致所复制的病毒在基因和蛋白序列方面与最初的病毒不同,变异会导致不同亚型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难以控制。因此,温馨提示,目前药物抗病毒能力有限,疫苗的试验更是遥遥无期,我们目前对抗艾滋病病毒的办法唯有做好预防工作,学会自我保护。
正确干预母婴传播感染率可降低到2%
艾滋病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血液、母婴和性行为。国内女性病毒携带者已经增加到总感染群的1/3,这同时造成了母婴传播数字的增加。
在艾滋病的多种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是最容易阻断的。专家说,大家对于母婴传播的问题缺乏重视,相当的感染者在怀孕后才发现问题,母体的艾滋病若到了病发期或正在病发中,病毒是最容易传给胎儿的。因此,专家强调说高位人群在产前最好孕前,就进行检查艾滋病病毒,阻断母婴传播。通过检查,由艾滋妈妈生下的孩子,感染率可降到2%以下,但若不处理,孩子感染率可高达30%。
如果孕前检查出是HIV阳性,从医学角度是不建议要孩子的。但对于坚持要小孩的,就要进行必要的措施阻止母婴传播。HIV的母婴传播有三个渠道:宫内、分娩和母乳喂养。有效的阻断方式是:产前服药、剖宫产和产后杜绝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在宫内、分娩和母乳喂养,这三个传播渠道中,通过分娩传播病毒的概率最大,占70%-80%。
健康加油站:性病患者更易感染艾滋
这是因为多种性病常常会在生殖器部位形成炎症或溃疡,皮肤和粘膜的创口是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好门户。患有性病的人,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如果与已受艾滋病毒感染的人发生性关系,那么对方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的艾滋病毒就会通过性器官上的性病病变部位侵入人体使其感染。
口交也较易传播艾滋病。这是因为一方难免有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常见病;另一方的外生殖器又难免在口交时被对方的牙齿划伤。即使双方或一方的操作是极浅表的,均便于艾滋病病毒渗出或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