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月子的后半段期间(大约一周到十天左右的时间),所服的药物是以补肾滋阴及强筋壮骨的药材为主,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或七宝美髯丹的药物为基础(如补骨脂、枸杞、杜仲、黄精、何首乌、牛七、桑寄生、用续断、熟地、山药、冬虫夏草等药);加上补气、补血的药物(黄耆、丹参、党参、人参等药),一般是服七帖。补肾的药物可以调节性腺激素调节轴,使月经周期快点恢复;继续服用强筋壮骨的药材,以强化骨盆腔、腰骨周围的肌肉韧带;而补气活血的药可以促进骨盆腔的循环。
坐月子期间如有感冒咳嗽等症状,除了生化汤是继续服用到七帖到十帖外,其余「进补」方药,包括麻油鸡、猪腰杜仲都全部暂停服用,先治疗感冒,待感冒痊愈后,再继续服用这些进补方药,感冒药和进补方药不要同时服用,避免感冒拖得很久仍难好。因为感冒而中断服用的药方,在感冒好了以后,则继续进行,服用的帖数也不受影响,不必拘泥坐月子的一个月内才服这些药物。如果有喂母乳,感冒不要自行抓药吃,最好就医并告知医师有喂母乳。
产后服用中药
产后服用中药方药的顺序,简单的来说,是先服生化汤七帖,再服八珍汤加补肾壮筋骨药十帖,最后服补肾滋阴加补气血药物七帖。服用这类方药期间,麻油鸡、杜仲腰片交替服用,毋须合并服用,除了喂母乳产妇需多摄取蛋白质外,其余产妇是不需要的。
以上所建议服用的方药是针对一般性体质的产妇来作,至于药物的剂量则需依各产妇的体质、坐月子时的气候(夏天、冬天略有不同)来修改。而且坐月子的方药往往是在坐月子之前就先处方好,一次就是一个月的药材,所以在开这些方药之前,先请医师就个人体质作调整;另外坐月子期间也有不外出的习俗,在服药当中有特别的症状产生(头痛、失眠、腹痛等症),则可以请处方的医师依症状作修改,但如果症状持续,仍需就诊才能确切的对症下药。
导读:孕妇学校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完全不了解妊娠、分娩及产后哺育教育小儿的年轻夫妇,都渴望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希望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或准父母•••[详细]
3月份孕校课火热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