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娩损伤。年轻的产妇在产后长期哺乳,卵巢功能暂时下降,也可以使子宫韧带的弹性、紧张度减弱而造成子宫脱垂。
易与子宫脱垂混淆的疾病
一、粘膜下肌瘤 在脱出物上找不到宫口,前后阴道壁不脱出,手插入阴道内可触到子宫颈。
二、子宫颈延长症 多为未产妇。前后阴道壁不脱出,前后穹窿部很高,子宫体仍在盆腔之内,仅子宫颈极度延长如柱状,突出于阴道口外。
三、慢性子宫内翻症 在肿块上找不到子宫口,但可找到两侧输卵管入口的凹陷,表面为红色粘膜,易出血,三合诊腔内空虚,触不到子宫体。
四、阴道壁囊肿或肌瘤 常可误诊为膀胱膨出或子宫脱垂,经检查子宫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肿块挤向上方,而肿物与宫颈无关。
妇科专家建议:要预防子宫脱垂,孕前、产后的“产道维护”必不可少。
成为准妈妈之前,提高产道弹性也是当务之急。有些女性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弱。易导致产程延长而引起产道损伤,出现子宫脱垂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孕前应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提高产道弹性,进行锻炼能通过生物功能渡唤醒受损盆底肌,不仅可以恢复阴道的紧张度,而且还可以通过特殊治疗仪器增加生殖器官的血流量,改善生理功能,以增加分娩时产遭的抗压能力。分娩后,注意恢复产道弹性,调节内分泌。
一般阴道分娩在产后2—3天、剖宫产在产后15天就应该开始康复治疗,防止子宫脱垂的发生。另外,系统的产后康复治疗能够促进产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使松弛的盆底肌肉、筋膜组织的紧张度得到恢复加强。改善盆底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降低产后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病率,并能调节产妇的内分泌,最大程度恢复到产前水平,大大降低日后妇科病的发病率。
更多了解可拨打咨询电话:0451-82632326。
或者点击登录: http://www.82676666.com/chanke/
导读:孕妇学校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完全不了解妊娠、分娩及产后哺育教育小儿的年轻夫妇,都渴望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希望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或准父母•••[详细]
3月份孕校课火热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