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实质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也就是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组织增生。有关资料和病例的研究表明,乳腺在前期是由重度的乳腺增生,特别是非典型增生演变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向于年轻化。成为成年女性常见的多发病之一,是一种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乳腺增生的实质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也就是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组织增生。有关资料和病例的研究表明,乳腺在前期是由重度的乳腺增生,特别是非典型增生演变过来的。
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是乳腺增生三大症状
1、疼痛
其疼痛特点为依月经周期有规律的出现,疼痛性质为胀痛或针刺样。
2、肿块
乳房的肿块大小和质地随月经来潮呈周期性变化,经前肿块增大,质地较硬,经后肿块缩小,质地有韧性但不硬,摸起来肿块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3、乳头溢液
较少见,大多为浆液性,黄色,少数带血性,且为双侧溢液。
温馨提醒
乳腺肿瘤也会有肿块和乳头溢液症状,所以应提高警惕,千万别误认为只是乳腺增生加重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因为从发病上看,多数乳腺肿瘤患者曾患有乳腺增生。
乳房疾病与脾、肝、肾、胃、冲任有密切关系
据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中医专家李巍主任介绍,肝主疏泄,若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气滞则血凝,导致乳络不通,引起疼痛,所谓不通则痛。思虑伤脾,脾虚生痰湿,阻于乳络,与瘀血互结形成肿块。肾气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调,血络瘀滞,则可致气滞、血瘀、痰凝,结聚成核,或硬或肿。因此肝郁气滞,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是乳腺增生病之“因”,是病之“本”。 本病既有肝肾不足之“本虚”,又有气滞、痰凝、血瘀之“标实”,是虚实夹杂,标本同病的复杂疾病。
乳腺增生的治疗一般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非手术症以中医治疗为主,如中药、针灸、理疗等。治标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止痛;治本宜调补肝肾、肝肾同治、调理冲任。具体方法应因人因病而异,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相应内调外治等方法进行分期治疗。
乳腺增生的预防:
1.保持心情的舒畅、情绪的乐观是乳腺增生的最好防御武器。生活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注意饮食结构,劳逸结合、多参加锻炼。
2.年龄在16-50岁的女性,都应定期进行乳腺普查,月经后第3-7天为最佳检查时机,可通过自查、触诊、钼钯等方式检查。35岁以上的女性应该1-2年做一次;50岁以上的女性应一年一次;高危人群(乳腺病家族史、卵巢、腺体),有重度增生的女性应半年检查一次,进行动态观察。20-35岁的女性应3年进行一次乳腺彩超或乳腺外科检查。
3.哺乳时间要充分。女性产后不哺乳或哺乳不足8个月,会造成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疾病的概率升高。
4.避免激素药物和美容产品的使用,不得自行滥用保健品。
5.最好不要佩戴过紧或是有挤压隆胸效果的胸罩,这影响乳房的新陈代谢和淋巴回流,导致乳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