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流行的微创手术已广泛运用于各次专科,如胸腔、腹腔的微创手术,好处在伤口小、疼痛少、住院日数短。乳房的微创手术也不例外,渐有风行之势。
由于乳房摄影及乳房超音波大量使用于乳癌筛检,许多原本在临床上触摸不到的肿块陆续被发现,因而组织诊断的需求也大为增加。过去,如在乳房摄影上发现小肿块或群聚性的钙化,都是先以针刺定位,再以传统手术将病灶取出。
专家介绍:目前对一些乳房可疑病灶较一致的看法是:既然要在影像检查的导引下做针刺定位,何不将刺针改成粗针切片刀,就可将定位及切片合而为一。这就是所谓影像导引下的乳房手术。
一般所用检体采集工具,如是细针,抽出来的是分散细胞,只能做细胞学检查;如是粗针,可取得条状的组织进行病理化验。
若病灶在超音波下可清楚辨认,自然优先考虑超音波定位,以乳房摄影为基础的立体定位切片多用于乳房超音波不易清楚辨认的群聚性微小钙化、小型肿瘤或境界不明的组织变异,但病灶太深、太浅或太接近外上侧、病人过胖、病灶过小或范围太大则不适宜。
温馨提醒:细针抽吸最早的报告在1987年,操作是经超音波导引,得到的是零散的细胞,诊断的证据力不及粗针切片;但使用的是22-25号细针,对病人的伤害最小,高度怀疑乳癌的病例,使用此法最简便且常被利用。
超音波影像的撷取是实时性,且病人处在舒适姿势,也没有放射线疑虑,年轻及怀孕妇女乳房特别致密,自应考虑此法。
至于粗针切片,最早出现于1982年Lindgren医师的报告,组织的取样是透过具有内外管设计的切片工具进行,内管收集检体,附有刀片的外管则用以分离检体及乳房组织,因此整个管径大于15号针头。但不同于细针抽吸的细胞学检查,其病理诊断的正确性等同手术切片,可做为诊断的黄金标准。
真空吸引辅助的粗针切片术也被应用,方法是透过真空吸引辅助的粗针切片工具,可重复多次采取检体,大大提升粗针切片的临床适用范围。
实际操作可藉超音波或乳房摄影导引,套管管径为8-14号,可经由单一切口多次进出,而且可做360度旋转,扩大取样的角度及范围,此外还可在切片处放置记号,有助日后手术或追踪参考。
温馨提醒,尤其对临床上触摸不到的肿瘤,具有伤口小、诊断正确率高的绝对优势。但此法亦有其限制,除了需要足够的经验外,对高度疑似或确定恶性的肿块不建议使用。
然而,真空吸引辅助的粗针切片术,能在微创的情形下,达到精确诊断及治疗良性肿瘤,日后在乳房疾病治疗上,相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导读:近日,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最新刊载的一项研究指出,女性每周上两个夜班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引起广大女性的关注。美媒:女性上夜班患乳癌风险高达40%•••[详细]
女性上夜班患乳腺癌几率增加近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