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下疳(chancroid,ulcus molle)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hemophilus ducrey)经性交传染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生多发性、疼痛性阴部溃疡,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化脓及破溃为特征。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本病已较少见,近年来我国广西及四川等地发现本病。
[病因]
致病菌是杜克雷嗜血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呈短棒状,两端钝圆,长约1.5~2um,宽0.2um,呈纵行排列故又称链杆菌,可平行排列呈数排或呈鱼群状。多数存在于细胞外,少数见于细胞内呈团状排列。对热耐受力差,在65℃时可很快死亡,但耐寒性强,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生存。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3天,典型下疳初起呈小的炎性丘疹,迅速变成脓疱,破溃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表浅溃疡,性质柔软、疼痛明显,直径约数毫米~2cm,边缘不整齐,呈穿凿性,周围有炎性红晕,溃疡底部覆以灰黄色坏死性脓苔和脓性分泌物,易出血。数目最初1~2个,可因自身接种,周围可出现2~5个成簇的卫星状溃疡。男性好发于阴茎冠状沟、包皮、龟头、肛门。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阴蒂和肛门,亦可发生于子宫颈及尿道内。约有半数患者可发生腹股沟淋巴结炎,男性多见,女性很少发生,以左侧为多,常为单侧性,约为指腹大,表面红肿热痛,有波动,可形成单腔脓肿,易破溃,流出粘稠脓汁称“鱼口”,愈后遗留瘢痕。
[诊断]
根据有不洁性交史,外生殖器出现一个或多个疼痛性溃疡,单侧腹股沟痛性横痃,破溃后形成“鱼口”;从溃疡分泌物或腹股沟淋巴结抽出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可查出革兰氏阴性短棒状链杆菌,梅毒螺旋体检查及梅毒血清反应阴性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
[治疗]
磺胺药为首选药物,可服复方新诺明每次4片每日2次,至少7日;或红霉素0.5g每日4次,共7日;亦可服四环素0.5g每日4次,共10~20日。
(一)诊断软下疳的必备条件
一般讲,诊断软下疳要特别谨慎,因为目前本病并不常见,但是如符合如下条件者可以作出诊断。
(1)发病前有不洁性交史。
(2)男女生殖器及尿道口出现一个或更多的溃疡,基底软,有疼痛与触痛。
(3)单侧腹股沟横痃,疼痛,溃疡排脓。
(4)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阴性。
(5)涂片作姬姆萨染色查不到多诺万小体(由日本人宫川发现的一种导致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致病菌)。
(6)梅毒血清试验阴性。
(7)革兰氏染色,可查到阴性链球菌,但可产生假阳性,有条件者可作细菌培养。
(二)诊断软下疳的实验室检查
由于本病目前属于少发性性病,诊断软下疳应特别慎重。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软下疳的关键。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是革兰氏染色涂片。有条件的应作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
1、涂片检查
从溃疡处取材作涂片时,由于脓性分泌物中的杂菌易使结果混淆,故应先将溃疡清洗干净,涂片可用革兰氏染色或姬姆萨染色。杜克雷菌在涂片中为短小(2μm)的呈平行直线排列的二极染色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如果有典型的症状,实验室又能查到杜克雷菌,本病即可诊断。
2、细菌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有淋球菌胎牛血清琼脂、巧克力马血琼脂,取标本时应将溃疡表面的痂皮和碎屑去掉,用灭菌拭子采取分泌物和溃疡的基底部物质。将标本接种于平皿上,划线分离。平皿放入5%~10%二氧化碳和饱和湿度的环境中,于33℃~35℃至少培养48小时看结果。杜克雷菌的菌落较小,如针尖大小,光滑,呈半球形。但菌落常呈不同的形状,可呈半透明状、浅灰色和肤黄色等。菌落的特点是紧密,如用接种环触之,几乎整个菌落在培养基上滑动。
对培养出的菌落可用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对辅酶Ⅰ和氯化血红素等试验,根据不同需要加以鉴定;也可用过氧化氢酶、吲哚、尿素酶、糖的利用试验等加以鉴定。对菌珠进行鉴定是诊断软下疳所必需的。有些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室,一发现有细菌生长即诊断本病,是不科学的。
3、组织病理检查
对软下疳患者进行必要的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组织病理显示3个带,上层为溃疡底部,较狭窄,可见嗜中性白细胞、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层颇宽,含多数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闭锁,血栓形成;下层在真皮深部,为致密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软下疳不经治疗的自然病程可持续数月,小的病损可在2-4周内愈合。由于出现了对磺胺和四环素,氯霉毒等耐药菌株,使软下疳的治疗有些困难。
一、全身治疗:
(1)红霉素,利君沙,罗红霉素,阿齐霉素;
(2)头孢曲松钠,治菌必妥,乐施福定,特灭菌;
二、局部治疗:
(1)未破溃的丘疹或结节,外用鱼石脂,红霉素软膏。
(2)溃疡,用1/5000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冲洗,然后,外用红霉素软膏,因软下疳
易于自身接种,应做好局部清洁消毒。
(3)淋巴脓肿;穿刺应在远处正常皮肤刺入脓腔,抽吸脓液。
三、合并HIV感染的处理
这类患者有溃疡愈合更慢,疗程要更长,短程治疗往往失败,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有条件时应从病灶中分离杜克雷嗜血杆菌作抗生素敏感试验。
治疗3-7天后,应对患者进行再次检查,若治疗有效,3日内溃疡症状即有改善,7日内溃疡即可见明显愈合。否则,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同时合并另一种STDs病原体感染;是否同时有HIV感染;或杜克雷嗜血杆菌是否对抗生素耐药。通常,溃疡愈合的时间和溃疡大小有关,较大的溃疡可能需要两周才能愈合.
哪些表现可能是软下疳
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性传播疾病。
感染后2—7天,感染处尤以外生殖器出现炎症性斑疹或丘疹,在半天内发展成小水疱,很快变成脓疱,好发生于男性的包皮、冠状沟、龟头、包皮系带,女性则好发生于阴唇、阴蒂、尿道口、宫颈。损害也可以发生在肛门附近、手、眼睑及口唇。
随后脓疱渐扩大,2—3天后破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溃疡基底潮湿,覆盖灰色或黄色坏死性渗出物,如去除后可见高低不平的肉芽组织,触之软而易出血,有明显自觉痛或触痛,故称软下疳。溃疡直径大小0.5-2厘米。
由于病菌蔓延和环绕创面扩散,而出现2-5个小溃疡,呈卫星状分布,病菌可播散到远处,如手、眼睑亦可出现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