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剖析
疾病名称: 腹股沟肉芽肿
疾病介绍: 腹股沟肉芽肿是由于肉芽肿荚膜杆菌感染引起的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最早发生于印度,但世界很多地区均有发现,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传播。发病人群以黑人为多,欧美人较少。患者多为成年人(20~40岁之间),男女均可累及。
发病机理: 腹股沟肉芽肿的病原体为肉芽肿荚膜杆菌,又称为杜诺凡菌,它是不能活动的变形性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短杆状菌。该菌能在受精鸡卵的卵黄培养基上生成。在受损的单核细胞内为一圆形小体(Donovan 小体)。
临床症状: 该病为发生于生殖器、耻骨、腹股沟和肛门的慢性肉芽肿性、局部残毁性溃疡。在肉芽肿荚膜杆菌感染后8~30天,局部可出现一个或数个丘疹或皮下结节。结节向上扩展,很快穿破皮肤,形成清洁的界限鲜明的肉芽组织,无痛,亦无局部淋巴结炎。约80%为肥厚性,增殖性柔软的鲜牛肉样红色的肉芽组织,易出血。约10%为较典型的溃疡,具干燥或潮湿的基底和滚卷状,潜行性边缘。通过自我接种,不断扩大向外延伸,伴有卫星形损害,从生殖器传到耻骨,腹股沟和肛门,产生深溃疡,组织残毁,尿道和肛门狭窄,持久的窦道,肥厚性疤痕和色素脱失,有一定特征性。如附近小血管和淋巴管阻塞,可产生生殖器假象皮肿。如经血源传播,可累及肝、脾、眼、面、唇、喉、胸部、甚至骨骼。孕妇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损害不自愈。
诊 断: 根据发生于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局部残毁性溃疡,可通过自我接种,不断扩大产生深溃疡,组织破坏等,组织病理可见组织细胞内Donovan小体可诊断。
辅助检验: 用组织碎片作印片或病损组织液作涂片,用Giemsa或Wright染色,可见组织细胞内有多个囊性分隔空间,每个空间有1~20个Donovan小体,小体最大为1~2μm,呈兰黑色别针状。组织病理切片用HE染色,可见中心部表皮缺失,溃疡活动边缘表皮为假性小皮瘤样增生,真皮内可见组织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及少数淋巴细胞。Giemsa染色,组织细胞内可见到Donovan小体。
治 疗: 四环素500mg,每日四次口服;或氨苄青霉素250mg,每日四次口服,连服三周。最近应用复方新诺明,每日二片,每日二次,疗效较佳。服药应坚持连续3周,否则易复发。
预 防:
相关药物: 四环素 、氨苄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