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体检中,检出率排第一位的疾病居然是颈部肿块。不少人往往会认为,这肿块不痛不痒的大概不要紧吧?的确,没有症状的肿块,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有当肿块伴随疼痛,红肿,瘙痒现象出现后,大家才觉得,该到医院去瞧一瞧了。
当然,也有很多颈部有肿块的人,心理上极度恐惧,有的人彻夜难眠,以泪洗面。但实际上,有的肿块只是普通的炎症包块,用了抗生素后就会好转;还有的人竟把喉结、耳后的乳突等正常生理结构当成恶性肿瘤。
今天,我们特地请来肿瘤医学专家解读,究竟什么样的肿块该引起您的重视?专家认为:有症状的肿物应该重视,而无症状的肿块,即“不疼不痒的疙瘩”更应警惕,尤其是颈部无痛性肿块。———编者
颈部肿瘤共分四大类
炎性肿块:
炎性肿块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颈部炎性肿块往往表现为颈部的局部红肿、疼痛,常伴有发热,严重的可出现脓肿。这类急性炎症多见于急性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
慢性的炎性肿块,在临床上最多见的是颈部慢性淋巴结炎,它质地软,活动性好,形态类似花生米样,无明显的疼痛与发热。另一类称之为慢性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临床往往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大的可以超过3cm以上,无疼痛与发热,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有少数患者最后演变成恶性淋巴瘤。
先天性疾病:
颈部的先天性囊肿常指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及淋巴管瘤。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出现在颈部舌骨水平的囊肿,女性病人颈部会出现类似男性的喉结,而男性病人常表现为双喉结现象,囊肿可以随伸舌运动而活动。鳃裂囊肿往往位于颈侧中上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常见青年患者。淋巴管瘤也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柔软、光滑、边界清晰的肿块。
各类血管瘤也是颈部的常见肿瘤,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为压缩性肿瘤,病人随体位的变化,如平卧、直立、肿瘤会变大或缩小,肿瘤的表面温度较周围皮肤为高,有时皮肤表面呈黯青色,细针穿刺可以抽出血液。
良性肿瘤:
最多见的是甲状腺肿瘤,肿瘤位于气管两侧,也可发生在气管表面,随吞咽上下活动,可以单个,也可以多个,可以发生在一侧,也可发生在两侧。
其次常见的是唾液腺肿瘤,由腮腺病变引起的肿瘤,往往会在耳垂下或耳屏前出现肿块,临床称之为腮腺混合瘤。还有一类腮腺良性肿瘤,好发生在55岁以上中老年人,肿瘤多位于耳垂下,可以单侧或双侧,临床称之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颈部另一类常见良性肿瘤为神经鞘瘤。
恶性肿瘤:
颈部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或转移性两类。
原发性恶性肿瘤:颈部最常见恶性肿瘤是甲状腺疾病,上海地区每10万人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男性为2.5,女性为6.1并且在逐年升高,该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早期症状与甲状腺良性疾病无异,但可以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有些病例可以通过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而明确诊断。晚期甲状腺疾病,会出现声音带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当发生甲状腺髓样疾病时,患者常伴有顽固性腹泻。其次常见的是唾液腺肿瘤。早期病变与良性病变类似,晚期可出现面瘫,张口困难,面部麻木,伸舌时舌尖偏向病侧,当肿瘤发生在腮腺时,约10%为恶性,而肿瘤发生在颌下腺约50%为恶性,故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颈部还有一类恶性肿瘤———淋巴肉瘤,该病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肿大的淋巴结可以发生在一侧或双侧,也可同时伴有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盗汗,纵膈增宽,需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喉疾病、下咽疾病也是颈部常见肿瘤,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痰血、颈部淋巴结肿大,通过喉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转移性恶性肿瘤: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接受除下肢以外全身其它部位的淋巴引流,这极易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颈部,所以诊断颈部转移性疾病的原发病灶有时非常困难,但根据转移病灶的部位,往往可以发现原发病灶线索。
病灶位于上颈部:多为鼻咽疾病,除了鼻咽部肿瘤之外,还要考虑舌根,扁桃体、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
病灶位于颈后侧:考虑头皮、腮腺等。
病灶位于颈前区:大多来源于甲状腺、喉、咽等器官。
病灶位于锁骨上:原发灶可以来源于胸、腹、盆腔、乳腺等。
随访,为何不可少?
什么叫“随访”?随访就是肿瘤治疗结束后定期去医院接受医师的检查与治疗。有些患者治疗结束后没有认真随访,导致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时,没有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而丧失了再次治疗的机会。
1、为什么要随访?良性肿瘤术后一般无需随访,但对手术中如有神经损伤或治疗后功能有所改变的病例,如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等,仍需定期随访,以了解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旁腺功能。
随访的主要对象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包括不受限制的浸润性生长,可以沿着淋巴管、血液远处转移。加上头颈部组织解剖复杂,主要脏器多,手术、放疗时要考虑头颈部的功能与形态等因素,手术范围不可能类似胸、腹部那么大,所以有可能出现治疗后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当出现局部复发时,如能早期发现,仍有可能通过再次手术或化疗控制疾病,甚至治愈病灶。要想早期发现,关键在于定期随访。
2、随访些什么?随访的主要内容是医师的体检,医师应认真检查局部有否复发,治疗后的器官功能如何,颈部有无转移的淋巴结。其次是定期检查胸片,因为肺部是头颈部远处转移的主要器官之一,对主诉有固定骨疼痛的病人要做同位素骨扫描,排除骨转移的可能。超声波检查肝脏。因肝脏亦是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对有声嘶、咯血或进食梗阻者应加做内窥镜检查,对某些肿瘤可以进行生化检测,如鼻咽疾病患者应定期检查VCA—IgA(EB病毒抗原),甲状腺疾病患者检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甲状腺髓样疾病患者检测降钙素、疾病胚抗原。以上指标升高,意味着肿瘤复发的可能,要引起高度重视。
3、随访期限是多少?原则上终身随访,一般在治疗结束的第一年内,三个月一次,第二年六个月一次,第三年以后一年至少一次,当然患者出现与肿瘤治疗有关的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颈部无痛性肿块:肿瘤可能性大
有症状颈部肿块:非肿瘤可能性大
为什么颈部无痛性肿块更应引起注意呢?原因是:颈部无痛性肿块,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也就是说肿瘤的可能性较大;相反,越是具有一些症状的颈部肿块,非肿瘤的可能性大。
许多颈部肿瘤多为无意中发现,临床仅仅表现为颈部肿块,而无其他症状,尤其是肿瘤发现的早期。如颈部肿瘤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瘤,发生于颈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和各种转移疾病(如鼻咽疾病、喉疾病、肺疾病颈淋巴结转移),以及涎腺肿瘤(腮腺或颌下腺的良、恶性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等,多无疼痛、皮肤红肿等症状体征。此时,患者常常因为没有其他症状而忽略肿瘤的可能性,从而造成治疗的延误。一些恶性肿瘤一旦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再去就医时,往往已属晚期,很难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